艾萨克欺骗亚比米勒(二十六1~11)

本段是这类故事第三次出现,惟有此次艾萨克是主角。有人认为这是同一事件增写成三次,反对这看法的理由,见二十章开始的注释{\LinkToBook:TopicID=176,Name=亞伯拉罕欺騙亞比米勒(二十118},并且注意,1节上特意将这故事与三者中的第一则加以区分。大致情节虽然相仿,但我们却不可忽略三者在细节上的差异(如,利百加不像撒拉曾被取离开丈夫,这里也没有神迹);这些差异固然可能说是讲故事人求变化,或偶然编成,但1011节所述亚比米勒的怒气,若不是因为他知道从前有过这类事(即,二十7的警告),便很难解释。因此,这段故事暗示曾发生第一次事件(1上),又假定曾发生第二次事件;重蹈覆辙的现象,则强调神所选定的材料仍有习惯性的软弱(正如彼得的三次否认主)。

  1. 曾有一次饥荒RSV),见上段说明。亚比米勒,见26节注释\cf0{\LinkToBook:TopicID=188,Name=別是巴之約(二十六2333}非利士人,见二十一32注释{\LinkToBook:TopicID=180,Name=與亞比米勒立約(二十一2234}

  24. 艾萨克在丧母后得到祝福(二十五11),此刻于艰难环境中,神又向他显现。神的应许意味深长:要拒绝埃及眼前的丰盛,而等候那多半不能眼见(3上)又久远的福气(3下、4节),就必须有希伯来书十一910所赞扬的信心;如此一来,他就实在配称为他父亲的真儿子──虽然,他不久就污损了自己的顺服,这也像亚伯拉罕一样。

  5. 此处一连串的用辞(参,如,申十一1)表明,那位完美的仆人既负责任又遵命令;并且也否定律法与应许必定冲突的观念(参雅二22;加三21)。

  7. 艾萨克是典型的普通人,虽有信心(见24节的注释)仍旧害怕,这两种不相称的气质组合起来,会产生一种卑下品行,是信徒特有的罪;这里正是最佳实例。

  8. 许久一语,强调出艾萨克的恐惧其实毫无根据;但他还是如此坚持。戏玩爱抚RSV)一词又传出他一生的主题曲:这个字是他名字的动词形式(十七1719,十八12,二十一69),因着当时的情境,而变成另一个调子。

  1011. 亚比米勒的顾忌,参本章开头的注释。

喜爱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
疑问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