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比喻和寓言(Parables and Allegories)

 

比喻通常指含有道德上或属灵上真理的故事。这故事是生活中可能遇见的,但不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。有人说,比喻是“有属天意义的地上故事。”我们也可以说比喻是广义的明喻,因 它是一种比较。很多时候,福音书里耶稣以下面的话作为比喻的开头:“天国好比……”(例如太廿二1)可是,也有很多比喻不用这种开头,例如马太福音廿一章三三节:“你们再听一个比喻。有个家主……”

有一些比喻记载在旧约圣经,但是大部分是在三卷福音书里面。约翰福音没有比喻,但是在第十章和十五章里有一些寓言。

比喻有三重成分:故事的背景、故事本身、故事的应用。可是,基督所讲的比喻里面,有些没有背景,或者至少没有直接提到;有些没有应用;而有些只有故事本身而已。耶稣以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回答一个律法师的问话,并且指出了这信息的应用(路十25-37)。马太福音廿一章三三至四一节的比喻中,权柄的争论是背景,末了的审判是应用。马太福音十三章三至九节和路加福音十三章十八至十九节的比喻中,各缺一种或两种成分,马太福音十三章三至九节缺背景,路加福音十三章十八至十九节则背景和应用都缺。背景和应用如果记在故事本身的上下文,就不难了解这个比喻的意义。如果缺了一种或两种都缺,则不那么简单。

通常背景是解释比喻的关键。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中,因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反对,耶稣说了三个比喻。这三个比喻的主要意义都是说到神喜悦罪人悔改,因此耶稣接待他们,不应该有人反对才对。

通常比喻都有一个主要的意义。我们不必在一些次要点里面找什么属灵教训,只要把中心意义找到就可以。因为耶稣自己就是这样应用他所说的比喻。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,他应用“迷失的羊”这个比喻说:“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。”(7节)第十节又再一次用同样的话应用在第二个比喻上面。基本上“浪子”的比喻也是这样——虽然当中有另外一些次要的教训。耶稣怎样解释“好撒玛利亚人”这个比喻呢?他让那个律法师解释:由事实证明好撒玛得亚人是那个邻人。接着,耶稣对他说:“你也去照样行吧。”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关于那些强盗、另外的两个人、欺骗、金钱、店主等等。

可是,耶稣也不是一直只给一个比喻一个意义。例如,他在“撒种”和“稗子和麦子”的比喻中,就是用了好几点(太十三章)。“葡萄园工人”的比喻(太廿章)也是同样的例子。一般的规则是一个比喻只有一个主要的教训,而上面这些是例外的情形;研读它们为什么会这样是有益的事。

基督教会的早期,有一些神学家把圣经作成讽喻,在比喻的细节里面找出许多妙绝的意义。例如奥利根(Origen,他是这些神学家中的一个,这样子解释“好撒玛利亚人”:落在强盗手中的人是亚当,耶路撒冷代表天堂,耶利哥代表世界;强盗是魔鬼和他的差役,祭司代表律法,利未人代表先知,而基督呢?当然是那个好撒玛利亚人;牲口代表他的身体,店代表教会;二钱银子代表圣父和圣子,撒玛利亚人应许回来代表基督的再来。看起来,这样的解释是有一些相关,可是经文本身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。事实上,耶稣自己作的解释就不一样。所以,奥利根的解释并没有圣经根据,我们要小心,免得盲从。

有些比喻耶稣也许说过好几次。“失丧的羊”有两个不同的背景。马太福音十八章讲到神爱护小孩子,路加福音十五章则讲到他对罪人的心肠。可是两个地方的重点都是讲到神对人的爱心。

解释的指引

一、首先要明白故事本来的意义。属灵教训必须从此而来

二、如果经文有记载,注意比喻是在什么场合下说的。例如,耶稣在怎么样的情形下在那法利赛人的家里说出那个短短的比喻?(路七41-43)。如果背景不清楚,你不必担心,可以从其他方面明白比喻的意义。可是,如果背景是清楚的,你必须注意,比喻的意义和它有重要关系。

三、找到主要的教训,也就是要义。这个我们可以从耶稣自己说的应用得知,也可以从故事本身知道。例如“十童女”的故事,耶稣自己作的应用是:要儆醒我的再来,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。我们也可以从故事里面看出,那些预备好了的可以和主一起去。

四、比喻的意义不能违背圣经本身的教训。虽然比喻使用的语言是比喻性的,不能用来确立教训或教义,但是能确认或加强圣经的真理。例如,假使用“浪子”的比喻作为一个罪人归向神的教训,那么从比喻的内容来看,一个人只要悔改就够了,并不需要基督的救赎。

五、如果对故事本身有任何问题,尽量去查有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,以得到帮助。例如许多圣经学者都知道,当时的娶亲筵席,依照习惯主人应该给客人准备礼服。这样,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穿礼服的刑罚是那样严重了(太廿二11-13):他没有接受准备好要他领受的。

葡萄园的工人

现在我们用“葡萄园的工人”(太廿1-16)的比喻来说明上面这些原则。

首先第一个基本原则,就是配合着足够的上下文来读和观察这个比喻。第一节有“因为”这个字,所以我们知道这个比喻和上面的第十九章有关系(这里这样分章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)。注意十九章的最后一节,跟廿章的十六节比较看看。它们里面重要的字是什么?在这个比喻的故事里,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相同的字(8101214各节)?看到廿章一节的“因为”和廿章十六节的“这样”彼此间的关联了吗?

其次,故事的内容对于明白这两节经文的意思有什么帮助?故事本身有没有什么东西从最后变成最前或者从最前变成最后的?最后进去的工人有没变成最前的?当然,他们最先得到工钱,但是,他们能成为在前的,有没有其他原因?他们得到一样的工钱,为什么?家主为什么给最后进去的工人这样好的待遇?比较他们讲定的雇工条件(27节)。他们有没有心态的不同?再看前面的第十九章,彼得的心态怎样?他说了什么,使得耶稣讲了这个比喻。那个富有的少年官,他的心态是不是和彼得一样?或许十九章二一、二七、二九节和廿章九至十节的“所有的”和“得着的”是关键字。现在你明白这比喻的主要教训了吗?

我们已经仔细看了这比喻的背景,看了耶稣所做的应用,也注意到那些重复出现的字,注意到关键的字。所以如果配合着上下文看,可以从这个比喻得到一个强烈的信息,就是严肃地警告那些像彼得一样老是想着能得到什么报偿的人。

耶稣说:“这样,那在后的将要在前,在前的将要在后了。”

下面有一些其他比喻,可作为研读之用:

马可福音四章三十至三二节:芥菜种子

路加福音七章四一至四三节:两个债主

路加福音十一章五至八节:半夜的朋友

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三一节:财主和拉撒路(这算不算作比喻?)

路加福音十八章一至八节:不义的官

寓言

把寓言和比喻放在一起看有好处,因为有相同的地方。有人说寓言是隐喻的扩大。隐喻的简单形式是:甲是乙。那么,寓言是什么呢?寓言是一个故事或一则描写,除了甲以外,还有丙和戊等部分。它的形式是:甲是乙,丙是丁,戊是巳。例如,约翰福音十章这个寓言比较是故事的形式,约翰福音十五章则比较像是一则描写。

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五章说:“我是真葡萄树,我父是栽培的人……你们是枝子”(一节5节)。这就是寓言的基本形式。接着耶稣指出他们彼此关系的属灵意义:枝子要常在葡萄树上才能结果子;栽培的人修理凡结果子的枝子,不结果子的,他就剪去;结果子叫栽培的人得荣耀。

基本的解释我们可以在这个寓言本身得到,不需要另外去找。(所以,一般来说,寓言的解经比其他的语言形态简单。)可是,这不是说寓言没有任何解经问题。有一些内容没有解释,得找到它的正确意义。比如“不结果子的枝子要被丢在外面,而且烧了”这有什么属灵意思?第六节说这是可怕的事,但是并没有清楚说明,所以需要自己去找。

约翰福音第十章讲到好牧人和羊的寓言。下面我们把内容的各点和解释列出来:

牧羊人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耶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没有提到

守门人               没有提到

羊圈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没有提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耶稣

强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凡在耶稣“以先来的”

生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没有提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没有提到

雇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没有提到

很奇怪,耶稣对于这寓言只作了很少的解释,其他的留给我们自己去找。而且,他绝少说自己又是牧羊人又是门。在他以先来的是指谁?我们需要自己去找。当然,有些部分的意义可以从经文本身得到解释。例如,他认识他的羊,他们也认得他的声音,所以,我们知道这是指信徒(他的门徒)。不从门进去的强盗必定是指那些假的宗教领袖,他们不承认耶稣。雇工是假的牧羊人,所以也是假的宗教领袖。可是,羊栏、狼和生人是什么,这就没有说了。这样,我们可以结论说,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属灵的解释。虽然许多细节都有意义,但是就如同比喻,有些点是重点,有些则不是。这情形可以在约翰福音第十章耶稣自己的解释中看出来。

下面是一些旧约圣经里面的寓言:诗篇八十篇八至十五节;箴言五章十五至二十节;传道书十二章三至七节。

解经指引

一、注意寓言的各情节或各部分。像我们在前面把约翰福音第十章的情节列出来,是很好的方法。

二、注意经文本身对各情节的解释。最好也列出来。

三、至于经文本身没有解释的情节,找找看圣经的其他地方有没有解释?可是,这样做要小心,不要武断,要记住,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隐喻里面可能有相反的意义。所以,如果是从其他地方找到的解释,只能当作是可能的解释,而不是惟一确定的解释。

四、不要想找出所有情节的意义。约翰福音第十章和十五章两处的寓言中,基督都没有这样做。只要把相当清楚的部分找到就可以了,不要武断或臆测。


喜爱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
疑问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