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的种类

 

比喻可分为明喻、暗喻、借喻和短故事等等。

明喻(simile)又称直喻,明白地说是用一件事比喻另一件事,常用“如同”、“好象”、“仿佛”“若”、“似”等连接词。比如:[i]

“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”(《庄子山木》,《庄子集释》第300页)。醴:一种甜酒。[ii]

“我必断绝你们因势力而有的骄傲,又要使覆你们的天如铁,载你们的地如铜”

(利2619)。天如铁,比喻不降雨;地如铜,比喻农作失败。[iii]

“我的心平稳安静,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;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”(诗1313)。

“看哪,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的善!何等的美!这好比那贵重的油,浇在亚伦的头上,流到胡须,又流到他的衣襟。又好比黑门的甘露,降在锡安山,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命定的福,就是永远的生命”(诗1331-3)。

“又必像饥饿的人,梦中吃饭,醒了仍觉腹空;或像口渴的人,梦中喝水,醒了仍觉发昏,心里想喝。攻击锡安山列国的群众,也必如此”(赛298)。

“耶和华说:‘我的话岂不像火,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锤么?’”(耶2329

来的日子,是能当得起呢?显现的时候,谁能立得住呢?因为如炼金之人的火,如漂布之人的碱,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,必洁净利未人,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;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”(玛32-3)。

“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,好比一个聪明人,把房子盖在磐石上。雨淋,水冲,风吹,撞着那房子,房子总不倒塌;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,好比一个无知的人,把房子盖在沙土上。雨淋,水冲,风吹,撞着那房子,房子就倒塌了,并且倒塌得很大”(太724-27)。

“你们去吧!我差你们出去,如同羊羔进入狼群”(路13)。

隐喻(metaphor)也称暗喻;比明喻更进一层,干脆不用“好象”、“如”等字眼,直接将一种事物说成是另一种事物。比如:[iv]

“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;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(《荀子.哀公》,《荀子集解》第357页)。庶人:平民。[v]

“妓女是深坑,外女是窄阱”(箴2327)。

“诸天哪,要因此惊奇,极其恐慌,甚为凄凉!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,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,为自己凿出池子,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”(耶213)。

“他们中间的首领是咆哮的狮子;他的审判官是晚上的豺狼,一点食物也不留到早晨”(番33)。

“信我的人,就如经上所说,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”(约738)。

“舌头就是火,在我们百体中,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,能污秽全身,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;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”(雅36)。

《诗篇》二十三篇一整篇都可以看为是美妙的隐喻。

借喻(metonymy)或称转喻,比暗喻又进一层,连“是”都省略了,直接用一事物代以另一事物,即所谓“借题在此,寄意在彼”。[vi] 比如:

“煮豆燃豆箕,豆在釜中泣;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?或“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。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(曹植《七步诗》)?诗中,曹植以“豆”自喻,以“箕”喻其兄魏文帝曹丕。“煮豆燃箕”借喻兄弟间自相残杀。[vii]

“耶稣回答说:‘你们拆毁这殿,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。’”(约219)“殿”是借喻主耶稣的身体(约221)。

“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,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;叫一切信的都得永生”(约314-15)。

明喻、暗喻和借喻,可作如下显示:

这些恶人如同犬类!”(明喻)

“这些恶人是犬类!”(暗喻)

“这些犬类!”(借喻)

有时,在同一节经文里,既有明喻,也有暗喻或借喻,如:“我们在这帐篷里叹息,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,好象穿上了衣服”(林后52)。其中,“那从天上来的房屋“是借喻,而“好象穿上了衣服”则是明喻。

明喻、暗喻或借喻都是短语或片语;比喻则是扩大的明喻、暗喻或借喻,是小小说。比如,《以西结书》三十四章十二节是明喻和借喻:“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,怎样寻找他的羊,我必照样寻找我的羊。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,我必从那里救回它们来。”在《路加福音》十五章四至七节就把这节经文扩大为比喻(小小说):[viii]

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,失去一只,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,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着呢?找着了,就欢欢喜喜的扛在肩上,回到家里。就请朋友邻舍来,对他们说:‘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罢!’我告诉你们,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的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,欢喜更大。

 




[i]参见:刘翼凌著,《圣经与修辞学》,美国加州:福音文宣社出版,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,1988年,3-8页;G. Waldemar Degner著,《释经学的理论与实践》,刘秀珠译(台湾新竹:信义神学院,1998年,第227-228页。

[ii]参见:刘兰英等(主编),《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1年,第375页;刘翼凌著,《圣经与修辞学》,美国加州:福音文宣社出版,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,1988年,3页。

[iii] 余也鲁(总编),《圣经》(启导本),香港:海天书楼,1993年,第222页,利2619注释。

[iv]参见:刘翼凌著,《圣经与修辞学》,美国加州:福音文宣社出版,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,1988年,9-12页;G. Waldemar Degner著,《释经学的理论与实践》,刘秀珠译(台湾新竹:信义神学院,1998年,第228-229页。

[v]刘兰英等(主编),《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1年,第382页。

[vi]刘翼凌著,《圣经与修辞学》,美国加州:福音文宣社出版,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,1988年,15页;

[vii]参见:郭良夫(主编),《应用汉语词典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0年,第1658;刘翼凌著,《圣经与修辞学》,美国加州:福音文宣社出版,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,1988年,16页。

[viii] G. Waldemar Degner著,《释经学的理论与实践》,刘秀珠译(台湾新竹:信义神学院,1998年,第235-236页。

 

喜爱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
疑问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