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生病,不需要看醫生嗎?

基督徒生病,不需要看醫生嗎?

《雅各書》寫道: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?他就該請教會 的長老來;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,為他禱告;出於信心 的禱告,要救那病人,主必叫他起來;他若犯了罪,也必蒙赦 免。」(雅五:14-15)這給人一個印象:信徒病了,教會長老 的信心禱告,就一定能治好他的病。如果是這樣,基督徒得了 病,就不必看醫生了?
新約書信中的教會「長老」,和「監督」可能是同義詞, 其職責是「監督」和「牧養」群羊(提前五:17,三:2-5), 相當於當今教會的傳道人。[58]
「抹油」,可能因為橄欖油有醫療效果(路十:34a;可六: 12-13),也許是早期猶太基督徒的一種習俗,也可能是一種象 徵性行為,將病人分別為聖、交託給上帝。為病人「抹油」, 新約《聖經》語焉不詳,背景資料也有限,故學者尚無共識。[59] 從原文看,「抹油」是簡單過去分詞,是伴隨主動詞「禱告」的。 即,在這裏,作者著重的是「禱告」,而不是「抹油」。[60] 而且, 為病人禱告的長老們「可以」為病人抹油,雅各也推薦此作法, 但不是「一定」得如此行。[61]
在實際生活中,傳道人為生病的基督徒禱告,病卻不一定 得醫治。如何理解這兩節經文呢?
「有病」和「醫治」
為了緩解這兩節經文與基督徒實際生活之間的張力,有學者主張,這裏的「有病」是指靈命軟弱,「醫治」是使靈命健康; 或者,是涵蓋身體和靈命兩個層面。這樣,經教會傳道人禱告 後,雖然上帝不一定醫治信徒肉體的疾病,但祂一定樂意使病 人的靈命被醫治,使之完全。[62]
將這段經文的「病」解釋為「靈性軟弱」,有一定道理。「你 們中間有病了的」的「病了的」的原文是「astheneo」,該字也 可 意 為「 靈 性 軟 弱 」( 如 ,「 軟 弱 弟 兄 」,林 前 八:1 1;「 軟 弱 的 」, 林後十三:3);「出於信心的禱告,要救那病人」中的「病人」 的原文是「kamno」也可譯為心靈「疲倦」(來十二:3);「要 救那病人」的「救」的原文是「sozo」,也多次被譯為「得救」, 如,「惟有忍耐到底的,必然得救」(太十:22b);「凡求告 主名的,就必得救」(徒二:21),等等。此外,從上下文來看, 靈性冷淡、鬆懈的危險十分真實(雅五:7-11)。因此,勉勵長 老替那些信心軟弱的人禱告,似乎也很恰當。
儘管這個說法有合理性,但是,《雅各書》所使用的詞彙, 不可能排除身體疾病的層面。
首先,「astheneo」(「有病了的」)(雅五:14a)這個 字,在新約《聖經》中出現過卅三次:被譯為「軟弱」十四次, 「病人」七次,「病」七次,「患病」四次,「病了的」一次。 [63] 在被譯為「軟弱」的經文中,需要藉助修飾詞,或聯繫上下 文,才能看得出是指「靈性軟弱」。比如,「信心軟弱的」(羅 十四:1a),「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」(林前八:7b)。又如,
「有人信百物都可吃;但那軟弱的,只吃蔬菜」(羅十四:2); 「因此,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,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」(林 前八:11)。否則,「astheneo」被譯為「軟弱」時,就難以確定是「靈性軟弱」還是「身體軟弱」。在福音書中,「astheneo」幾乎都是指疾病。 其 次 ,「 kamno」(「 病 人 」,雅 五:15a)這 個 字 ,在 新 約《 聖經》中只出現過兩次;除這裏被譯為「病人」外,另一處被譯 為「疲倦」:「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,你們要思想,免得疲 倦灰心」(來十二:3)。[64] 同樣,聯繫上下文,才知這「疲倦」 是指「心靈疲倦」而不是「身體疲倦」。
在 雅 五:14-15 這 段 經 文 中,「astheneo」 和「kamno」 都沒有相應的修飾詞,它們的含義只能根據上下文來判斷。這段經文中有「抹油」和「主必叫他起來」。在新約《聖經》中,另外惟一一處提到「抹油」,是身體被醫治(可六:13)。「主必叫他起來」的自然理解是,臥床的病人被主醫治了。因此,這段經文應該是論及身體的疾病和復原,沒有靈性軟弱及復原 的含義。[65]

「信心的禱告」
如果這段經文是論及信徒身體的疾病和醫治,那麼,其意 思就很直白:只要是「出於信心的禱告」,信徒身體的疾病就 一定會被主醫治。甚麼是「信心的禱告」呢?
「信心的禱告」是「帶著信心印記的禱告」。[66] 這一短語 在《聖經》僅出現這一次。這裏的「禱告」的原文是「euche」, 含有強烈的、迫切的願望或祈求的意思。[67] 但是,很顯然,這 個短語的重點不是「禱告」,而是「信心」。這裏的「信心」, 不是病人的信心,而是禱告者(這裏是指長老)的信心。但是, 禱告者的「信心」是指甚麼呢?有兩種可能的含義。一種是禱 告者的自信:他們相信上帝醫治的大能和祂的慈愛、憐憫;認 為只要他們迫切地祈求,上帝就一定會醫治。另一種是禱告者已經知道,上帝要醫治這個病人的旨意,從而迫切地祈求上帝 實現祂的旨意。從經文本身,無法確定是哪一種含義。這同樣 需要運用「以經解經」的原則。
如果「信心的禱告」是指禱告者的「自信」,那麼,所 有的信心偉人的疾病都能被醫治。但是,《聖經》的記載並非 如此。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使徒保羅。他是大有信心的聖徒。 他說:「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,使我在基督耶穌裏有信心 和愛心。」(提前一:14)他又說:「有一根刺加在我的肉體 上,就是撒但的差役,要攻擊我,免得我過於自高。」(林後 十二:7b)。這根「刺」是甚麼,他未詳述。「一根刺」是一 個古字,指扎進皮膚的芒刺,或荊棘的刺;蒲草文獻、古碑和 「七十士譯本」也是這樣解釋。[68] 從經文看,有兩種可能。有 人強調,這根刺是在他的「肉體上」,所以可能是一種疾病, 比如他的眼疾(加四:13、15,六:11)。另一種可能是與「撒 但的差役」相關,指反對者的攻擊。不過,撒但也曾將疾病加 在約伯身上(約二:1-8);保羅也提到撒但可敗壞人的肉體(林 前五:5)。所以,撒但差役攻擊他與他得疾病並不衝突。總的說, 學者大都認為,這「一根刺」是指保羅肉身的疾病。[69]
保羅為主經歷過極多的磨難,「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」(啟 七:14)。但他三次求過主,叫這刺離開他(林後十二:8), 可見這刺加給他的痛楚有多深。可是,主沒有除掉他肉身上的 這根刺!但主耶穌安慰他說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;因為我的 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(林後十二:9)
古往今來,很多聖徒的疾病被主奇蹟般地醫治了;與此同 時,許多聖徒生病,經肢體迫切祈禱,主卻沒有醫治。宋尚節 博士(1901-1944)是主重用的僕人,十幾年的傳道事工,對中國和南洋的教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滕近輝牧師說,宋尚節「由 1931 年年底開始,得到神賜下醫病的能力,常在講道之後,為 數十或數百人一一按手禱告,得醫治者以千百計,盲者明,跛 者行,使敵對與批評者啞口無言;但他從不高舉醫病,每為病 人禱告前必要求其認罪悔改,將重點放在靈性的醫治上。」[70] 上帝藉宋尚節醫治了許多人的疾病,卻沒有醫治他本人的疾病。 他得了結核性痔漏,[71] 先後動了六次手術,飽受病痛折磨。眾 多聖徒為他的康復恆切祈禱,但仍未痊癒。被主接去時,年僅 四十二歲。主未醫治他,但賜下了足夠的恩典。宋博士臨終的 情景,感人至深:
八月十七日晚上,外面下著小雨,室內只有小煤油燈 一盞。宋師母知道他病情嚴重,不敢離開他。到了深夜, 他看宋師母太累了,不忍心叫她再陪著,催宋師母快去睡 覺。宋師母剛要入睡,忽然聽見有聲音,起來見他兩手合掌在敬拜主,斷斷續續用微弱的聲音禱告。
宋師母跪在他床邊向主流淚禱告:「祢要接祢的僕人, 不要在黑夜,因為弟兄姊妹都睡了;希望白天接他去。」 主僕人問宋師母:「現在幾點鐘?」宋師母說:「已經一 點半了。」他說:「現在才一點半,我怎能等到五點鐘呢? 不要怕,主耶穌在門口,有甚麼可怕呢?」這時室外很黑, 但主僕人滿臉發出亮光。宋師母見到這奇異的亮光,心靈得到極大的安慰。八月十八日早上五點,他的脈搏微弱。早上七點七 分,他安然被主接去,當時臉上顯出笑容。[72]

上帝有醫治的大能;但是,是否醫治是上帝的主權,祂可 以醫治,也可以不醫治。因此,「主必叫他起來」的信心,不 應該是禱告者的主觀意願或自信,只能是上帝的旨意。禱告者 領悟了上帝的旨意,知道「主必叫他起來」,故憑信心熱切祈禱, 直到病人被醫治。有學者寫道: 長老是屬靈的領袖,是眾所公認信心成熟的人,他們 既有深厚豐富的經驗,因此很自然的被請去為醫治禱告。 他們應比眾人更能分辨主的旨意,並能用信心禱告,這種 信心能分辨並接受神醫治的恩賜。
為醫治禱告而相信神必會應允,那禱告確實會帶來醫 治,但惟有當神的旨意是要醫治時,那種信心才會存在, 它本身亦是神的恩典。不論我們多有恩賜,多堅持,或多 公義,這種信心是無法「製造的」。在我們這一生中,我 們多半時候無法知道是否神的旨意是要醫治,我們也不總 能感覺那有確據的「信心」是否存在。因此,當我們真誠、 熱切為醫治所作的禱告不蒙應允時,錯並不在於我們的信 心不夠;原因乃是,令這種信心出現的狀況並未發生。[73]
解釋舊約律法的猶太文獻「米示那」(Mishnah)中,有這 樣一個記載:一位叫 R. Hanina b.Dosa 的猶太拉比常為病人禱告。 他會說:「這個人會痊癒」,或「這個人會死。」人們問他:「你 怎麼會知道呢?」他回答說:「如果我禱告的時候,口若懸河 地流利,就知道禱告必蒙應允。如果我禱告時口舌遲鈍,就知 道禱告遭到拒絕。」[74] 這位拉比禱告時口舌是否流暢,很可能 與上帝對他的啟迪有關。

另一個生動的事例,是韓國牧師趙鏞基(Dr. Paul YonggiCho)的親身經歷:
有一天,一副擔架把一名女士抬進我的辦公室。她從 頸部以下完全麻痹,連手指頭也無法動彈。她進來時,我 感到一陣奇異的激動,心裏似乎被攪動起來,就好像有人 等候在畢士大池旁一般,我知道有甚麼事快發生了。我走到擔架旁,望著她眼睛,明白她已經有得醫治的 信心:那不是死信心,是活信心。我用手摸摸她的額頭, 說:「姊妹,靠耶穌基督的聖名,妳得醫治了。」上帝的 能力立刻降臨,她得醫治了。她從擔架上站了起來,又激 動,又驚奇!以後,她攜帶禮物到我家來,走進我的書房後,問道: 「我可以把門關起來麼?」我回答說:「可以,關上罷。」然後,她跪在我面前, 仍舊為她能得醫治而驚異:「先生,請把你自己顯示給我 看。你是第二位道成肉身的耶穌麼?」我笑起來:「親愛的姊妹,你知道我一天吃三餐,也 進浴室,每天晚上也得睡眠。我跟你一樣是人,我能幫助 你的惟一途徑是經由耶穌基督。」這位女士獲得奇妙醫治的消息,立刻傳開來。馬上 有一位富有的婦女,同樣躺在擔架上,被抬進教會。她信 主很久,曾擔任教會的女執事。她背得出許多關於醫治 的經節,如:「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」(出十五:26); 「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」(賽五十三:5);「祂代 替我們的軟弱,擔當我們的疾病」(太八:17);「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⋯⋯手按病人,病人就必好了」(可 十六:17-18)等。於是我盡全力為她禱告,但是,一點動靜都沒有。 我又高聲重複同樣的醫治禱告。我使用上帝的話語,我甚 至跳了起來,結果全無動靜。我要求她憑信心站立。許多 次她站了起來,等我一放手,她又像一根枯枝似地倒了下 去。我又說:「鼓起信心站起來。」她再站起,又再跌倒。 她對我聲稱,她擁有世上一切的信心,可惜她的信心竟不 管用。我沮喪極了。她終於哭起來,指責我說:「牧師,你 偏心。你只愛那個女的,所以你治好了她。你不愛我,所 以我仍然生病。你太偏心啦。我又何必拚命到耶穌基督那 裏去信靠祂呢?」
於是,我滿心痛苦哭叫說:「父阿!為甚麼?為甚麼要這樣?上帝,請給我答案,一個非常清楚的答案。」祂給了。現在,我把這答案,以及我怎麼會恍然領悟的情形 告訴諸位。[75]
然後,趙鏞基牧師解釋說,上帝的「道」有「洛格斯」 (Logos)和瑞瑪(Rhema)之分,前者是《聖經》的經文,後 者是聖靈使用一些經文,在特定的場合、對特定的人說話。「你 的心,如同畢士大池一般,要由特殊的經文來攪動,你會知道 那個應許是給你的,你就有信心達成所需的神蹟。」關於「洛 格斯」及「瑞瑪」,不是本書討論的範圍。但趙鏞基認為,正 是「瑞瑪」讓他領悟了上帝要施行醫治的旨意,他的醫治禱告 才有果效:「上帝把祂的信心傳進我的心,我遵命而行,於是發生了神蹟。」[76] 他還強調,只有當信徒願意降服於主,肯花 時間等候祂,認自己的罪,潔淨自己的生命,把生命的主權交 給上帝,上帝的能力才會臨到。[77]
許多時候,為病人禱告的人,並不明白上帝是否要醫治; 但仍可熱切地、大膽地祈求主醫治。這是上帝賜給祂的兒女的 權柄,「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,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為要 得憐恤,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。」(來四:16)如果病人沒有 得醫治,禱告者的失望、沮喪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,絕不要感 到羞辱、難堪,或自責。因為,上帝喜悅信徒倚靠祂、求告祂。 上帝已經垂聽了禱告,但祂以自己更高、更美善的旨意來回應。 禱告的終極目標,不是疾病得醫治。禱告的最高境界,是與主 親密相交,願主的旨意成全。[78]

基督徒得了病,該怎麼辦?
有的基督徒主張,身體有了疾病就禱告,斥責撒但的攻擊。 疾病可能出於撒但的攻擊,也可能不是。把所有的身體疾病都 歸於靈界爭戰,似乎不妥。主耶穌事奉時,對於百姓,有病治病, 有鬼趕鬼(如,太四:23-24),對身體的疾病和魔鬼的攻擊, 有清楚的劃分。
身體有了病,是求上帝直接醫治,還是藉著醫生醫治?這 要視各人的領受而定。筆者認識的傳道人中,有的堅持求主醫 治,不看醫生;有的卻去看醫生。筆者都表示尊重。因為上帝 的對人的帶領,是各不相同的。
身體得了病,該怎麼辦?筆者有兩點建議。 首先,省察自己的罪過。 按照主耶穌的教導,身體的疾病,可能與個人犯罪無關(約九:1-3),也可能與人犯罪有關(約五:14)。使徒雅各也勸 誡基督徒,「你們要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使你們可以得醫治。」 (雅五:16a)因此,當疾病臨到時,信徒應該在上帝面前省察 己過,並求主顯明自己隱而未現的過犯,認真認罪、悔改,懇 求主的赦免、醫治。
其次,呼求上帝的醫治。
若認罪悔改後,病患仍未除掉,表明這次生病與自己的罪 過無直接關係,就可以求主醫治。如果領悟到主要親手醫治, 就不必看醫生;如果沒有這樣的領悟,就可以看醫生。但在醫 治中,要恆切禱告,請教會的負責同工和主內肢體代禱,懇求 主掌管、引領醫治的整個過程。

喜爱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
疑问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