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也是挪亞的後裔嗎?

中國人也是挪亞的後裔嗎?
按照《聖經》的記載,大洪水之後,所有的人都是挪亞的 三個兒子的後裔,中國人也不例外。然而,對於中國人的起源, 學者一直有不同看法,即有「本土說」和「西來說」之爭。
二十世紀初期,瑞典地質學家、考古學家安特生(Johan Gunnar    Andersson,1874-1960) 於    1921    年    10    月 至    12    月 對 河 南 省澠池縣仰韶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系統的勘測與發掘, 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及工具,揭開了中國田野考古工 作的序幕。這是中國、也是亞洲第一次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— 人們所熟悉的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或彩陶文化遺址。 隨後,安特生根據自己的發掘及研究,於 1923 年發表了《中國 遠古之文化》一書,首次提出了「仰紹文化」的命名,並對仰 紹文化的性質做了初步的闡述。仰紹文化遺址的發現,填補了 中國史前史的一個空白,修正了西方認為中國沒有史前文化的觀點。
後來安特生赴甘肅、青海考古調查,發現遺址近五十處。他將黃河沿岸一系列彩陶文化遺址分為六個時期。他發現,中國的彩陶文明從西向東,時代越來越晚。而他認為最早的「齊家期」(甘肅省甯定陽窪灣齊家文化墓葬)中出土的陶器與中亞的有相類似之處,於是得出了後來稱為「仰紹文化西來說」的結論。但是,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(1910-1985)1944 年在甘肅新石器墓葬的填土中發現了東方風格的彩陶殘片。夏鼐認為:中國的彩陶是自東向西發展的,仰紹文化應早於齊家文化;安特生的分期是有錯誤的,由此而推論的西來之說也是不合理 的。[37]
中國考古學者恩瀚撰文指出,二十世紀五○年代以後,夏鼐教授的上述發現,成為大規模批判「仰紹文化西來說」的證據,在考古學上進一步形成了中國文化起源的「本土中心論」:
五○年代是「黃河流域中心論」;隨著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發現,六○年代以後,提出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中心論;九○年代以後,更多的遺址被發現,更有學者提出「滿天星斗」 論。[38]但是,近年來,學者們提出了一些支持「西來說」的新的 證據。

分子人類學的證據 [39]
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的團隊,用 Y 染色 體研究中國人的起源問題。他們的研究結果是,中國人的祖先 從東南亞進入中國南方,繼而越過長江進入北方地區。2001 年, 復旦大學人類學研究中心金力帶領的團隊,在《科學》雜誌上 發表了一篇名為〈Y 染色體遺傳學證據支持現代中國人起源於 非洲〉的論文,也得出「現代中國人起源於非洲」的結論。
金力團隊認為,中國人起源於非洲,似乎比較確定了。但 人們對此仍心存疑慮。很多人認為,單純從遺傳學角度對古代 人類的群體遷移和基因突變年代作精確估算,難度非常大。因 為,在研究中,有效群體的大小、和突變率的估計的偏差,等等, 都會直接影響研究結果。現代人類的起源可能要比想像中複雜 得多。除了分子人類學的資料外,還需結合考古學、古人類學 等多學科的成果,方可能得出較可靠的結論。可以預期,無論 是遺傳學界,還是考古學界的學者,仍將圍繞這一重大課題繼 續爭論、不斷探索。

考古學的證據 [40]
考古學上,把農業的出現的時代,稱為「新石器時代」 (Neolithic period),其特徵是:開始製造和使用磨利的石器, 出現了農、牧業,和發明了陶器;其中,農業的起源,是新石 器時期的最主要特徵。新石器時期約始於一萬年以前。根據陶 器出現與否,可分為前陶新石器時代或無陶新石器時代(pre- pottery Neolithic period),和陶器新石器時代。前陶新石器時代 的特點是,已有了農業,但尚無陶器;成熟的麥穗直接在火上烘烤後食用。 考古學的證據顯示,新石器時代首先開始於西亞地區,包括現今以色列、巴勒斯坦、黎巴嫩和敘利亞和土耳其等地,即 所謂的新月形地帶。這一地帶是世界農業的發源地,由此傳播 到世界各地。
考古學的證據還顯示,前陶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集中分 布在西亞地區。希臘半島雖發現了少數前陶文化遺址,但時代 晚於西亞,被認為是從西亞傳播過去的。除此之外,中國、埃 及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皆沒有發現前陶文化遺址。恩瀚指出,中 國沒有發現前陶時代遺址。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,如河 北磁縣老觀台、河南新鄭裴李崗、甘肅秦安大地灣等,都有陶 器出土,而且,年代均晚於西亞的前陶時代。
這些考古學的證據,與《聖經》的記載吻合。按照《創世 記》,人類始祖亞當犯罪被逐出伊甸園後,生了兩個兒子該隱 和亞伯;該隱種田,亞伯牧羊(創四:1-2);已經有了農、牧 業,但沒有提及陶器,可能屬於前陶文化時代。以此推論,人 類最早的前陶文化遺址,可能是亞當離開伊甸園後的新家所在。 恩瀚認為,該隱、亞伯生活的地域,可能西起巴勒斯坦,東至 伊拉克,北到小亞細亞,而以巴勒斯坦地區的可能性最大。到 了挪亞時代,人類已廣泛分布在近東地區了。《聖經》沒有論 及人類何時開始製造、使用陶器,但《創世記》廿五章記載了 希伯來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的孫子、以撒的次子雅各,用紅豆湯 騙取他哥哥以掃的長子的名分的事:
有一天,雅各熬湯,以掃從田野回來累昏了。以掃 對雅各說:「我累昏了,求你把這紅湯給我喝。」因此以掃又叫以東 [「以東」就是「紅」的意思 ]。雅各說:「你今日 把長子的名分賣給我罷。」以掃說:「我將要死,這長子 的名分於我有甚麼益處呢?」雅各說:「你今日對我起誓 罷!」以掃就對他起了誓,把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。於 是雅各將餅和紅豆湯給了以掃,以掃吃了喝了,便起來 走了。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。(創廿五:29- 34)
雅各能夠「熬湯」,說明那時已經使用陶器,西亞已經從前陶時代進入陶器時代了。前陶文化可能起源於西亞。人們可以合理地推想:從西亞 開始的農業文明,大洪水之後,隨著人群的分散、遷徙,逐漸 傳播到世界各地,傳播到中國。這與「中國人是挪亞的後裔」 的觀點是一致的。

語言學的證據
世界上有兩千多種至七千多種,說法不一。但使用人口超 過十萬人的語言,只有一百四十多種。其中,漢語的使用人口 最多,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。所以,漢語是聯合國指定的 六種工作語言之一,另外五種語言是英語、俄語、德語、法語 和西班牙語。有些語言則只為幾千乃至幾百人使用,如美洲的 土著印第安語,中國的鄂倫春語、赫哲語,等等。
齊家琴指出,世界語言的分類,有的依據語言結構,有的 依據區域。她認為比較合理的分類如下:

一、印歐語系:
最大的語系,使用人數大約四十億,占世界人口的 70%,分為如下語族: 拉丁語族:包括法語、義大利語、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等。 日爾曼語族:包括英語、德語、荷蘭語、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。 斯拉夫語族:有俄語、保加利亞語、波蘭語、塞爾維亞語等。 波羅的海語族:包括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等。 印度語族:包括梵語、印地語、巴厘語,達羅毗荼語支(印度南部的語言都屬於這一語支)等。 伊朗語族:包括波斯語、阿富汗語等。 高加索語族:主要有格魯吉亞語、車臣語等。 烏拉爾語族:下分芬蘭語支和烏戈爾語支。前者包括芬蘭語、愛沙尼亞語等後者包括匈牙利語、曼西語等。

二、漢藏語系
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種。使用人數大約十五億。下 分漢語和藏緬、壯侗、苗瑤等語族,包括漢語、藏語、緬甸語、 克倫語、壯語、苗語、瑤語等。還包括阿勒泰各語族,如西阿 勒泰語族、東阿勒泰語族。前者包括突闕諸語言以及前蘇聯境 內的楚瓦什語,後者包括蒙古語以及前蘇聯境內的埃文基語。

三、非太語系
包括除歐亞語系、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國的語言。非洲及 太平洋諸國採用這種語言。
尼祿— 撒哈拉語族:主要是非洲北部及西部各國語言,
尼日爾 — 剛果語族:主要是非洲中部各國語言,如尼日 爾語,剛果語,斯瓦西裏語等。
科依桑語族:主要是非洲南部及東部各國語言,主要有霍屯督語(納米比亞);布須曼語(南非等),散達維語(坦尚 尼亞等)。
閃 —    含語族(閃米特 —    含米特語族):主要應用於中東 地區。下分閃語族和含語族。前者包括希伯來語、阿拉伯語等, 後者包括古埃及語、豪薩語等。
南島語族:主要有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國語言,如印尼語, 馬來語,爪哇語,斐濟語,毛利語等。
南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語言:如瑪雅語,愛斯基摩 — 阿留 申語等。
澳大利亞洲土語語言。

四、人造國際語系
各國語言的差異,成為互相交往的一大障礙。人們一直渴 望能有一種共同語言,在信息化的今天,更是如此。第一個在 國際上獲得較大影響的人造語,是由德國教長施萊耶(Schleyer) 於 1879 年創造的沃拉普克語(Volapuk)。1887 年波蘭人柴門 霍夫創造的世界語(Esperanto),及世界大同語(Mondlango)。 除了沃拉普克語,大同語和世界語之外,其他影響較大的人 造語還有:伊多語(Ido)、西方語(Occidental)、諾維亞語 (Novial)、英特林瓜語(Interlingua)、格羅沙語(Glosa)、 歐盟語(Atlango)等。[41]

五、希伯來語和漢語
希伯來語(Hebrew)屬於非太語系(或亞非語系)閃米特 語族(或屬閃含語系閃語族),是具有古代猶太民族(以色列 民族或希伯來民族)意識的現代人民的民族語言,也是猶太教 的宗教語言。過去的二千五百年,「希伯來語」主要用於《聖經》 與相關宗教方面的研究。自二十世紀、特別是以色列復國以來,「希伯來語」作為口語,在猶太人中復甦,漸漸取代阿拉伯語、 猶太西班牙語和意第緒語(或稱為「依地語」,猶太人使用的 國際交流語)。以色列復國後,將「希伯來語」定為官方語言 之一,採用希伯來語字母書寫;另一種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。
今天的希伯來語,和兩千年前的希伯來語是相通的。如果 時光倒流到古以色列大衛王的年代,現代的以色列人可以聽懂 兩千年前人們的對話。現代的言語能夠做到與兩千年前的語言 相通,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蹟。[42]

在各國的語言中,有一些名詞是通用的,如「媽咪」、「爹 地」,等等。比較了上百種語言的異、同後,有的語言學家認為, 人類的語言,在十萬年前出自同一母語;首先在非洲,然後抵 達美洲大陸。[43] 1931 年,波爾(C. J. Ball)出書,認為漢文與 古巴比倫地區流行的蘇默文之間,有難以割捨的密切關係。[44]

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,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。漢字的數量很多,總數約六萬個,常用字約六千 個。漢字有悠久的歷史。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,是距今 三千四百多年前的甲骨文。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以龜甲、獸骨 為載體的文獻,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。刻在龜甲、獸骨 上的文字,曾稱為契文、甲骨刻辭、卜辭、龜版文、殷墟文字等, 現通稱甲骨文。它們已是很成熟、很發達的文字。據學者推算, 漢字的歷史有五千年左右。
學者指出,在地球上,只有幾種文字比中國文字早,最出 名的是,古埃及的聖書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。古埃及文字 和楔形文字,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已經很發達了,它們記錄了 古埃及帝國、古代蘇默王朝、巴比倫王朝、古波斯王朝的歷史。 不過,這兩種古老的文字,早在西元前後就失傳了;近代的考古發掘才使它們重見天日。

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,起源於記事圖畫。從古到今,漢字 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經歷了甲骨文、金文(先秦稱銅為 金,故刻寫在古代銅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)、小篆、隸書、楷 書等字體的演變。秦統一天下之後,實行「車同軌,書同文, 行同倫」,規範了文字,李斯整理小篆,小篆遂成為正式官方 文字。現行漢字的通行字體是楷書。[45]
近年的研究發現,漢字與《聖經》有奇特的關聯。比如, 「船」,可分解為「舟」、「八」和「口」,不禁使人聯想到 大洪水時,正是挪亞一家八口人(挪亞和妻子,三個兒子和三 個 媳 婦 )進 入 方 舟 。又 如 ,「 婪 」可 分 解 為「 木 」、「 木 」和「 女 」, 也容易使人想到伊甸園裏的生命樹、分善惡樹和夏娃。再如, 「義」可分解為「羊」和「我」,這豈不正是《聖經》所啟示 的上帝的救恩(凡接待耶穌基督 —    上帝的羔羊的,就可以因信 稱「義」)嗎?這一類的例子還有許多。[46] 雖然,這樣的聯想不一定都對,但是,眾多漢字都有類似的關聯,恐怕也非偶然。 這似乎展示了希伯來人的信仰與漢字的某些血脈傳承。
牧師兼學者的趙壁礎,經過二十年的潛心努力,在語言學 的研究中,另闢蹊徑,獨樹一幟,謂之「語言解碼」。趙壁礎 認為,漢語和世上其他拼音語言,外貌相異,實質關係卻不疏 離,不是彼此格格不入的。漢語的拼音顯示,在文字的組合結 構裏,一個漢字的不同構成元素,就是其拼音的化身。此外, 漢語文字具有圖畫特性,能將拼音文字所不能表達的含意加以 展示。所以,漢語文字不能用拼音來代替,漢字簡體化,也破 壞了漢語文字的基礎。[47] 他用保留聲母(輔音)、略去韻母(母 音)及重整聲位的方法,對不同語言的同義詞加以平行比較,得到了各種語言文字聲母相符、相同的結果。比如,英語的「see」(看)與漢語的「看見」似互不相通。但是,如果把「see」 的韻母 ee 去掉,餘下的聲母「s」與漢語的「視」便相通了。[48] 用此方法,趙壁礎也發現,希伯來和華夏這兩種文化,歷史上雖未有過大規模交流的紀錄,但希伯來語和漢語之間卻有 密切關聯:它們之間,讀音相似的字詞,竟有一百個以上!他 對希伯來語與希臘語、拉丁語、漢語、英語、德語、法語、印 第安語等十餘種語言相比較,顯示希伯來語是鑰匙,成為其他語言的解碼工具。這強烈表明,世界各語言同源的可能性。[49]

喜爱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
疑问: 
0
您的评级:
0
无人评级